返回

师生论政 帝师成亲后崩人设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隐藏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杨晏清进来的时候正好碰见萧允硬生生掰断毛笔,不由得眉梢一挑。

小皇帝心虚地将断成两截的毛笔往身后塞,鼻尖上的墨迹在袍袖上划了重重的一笔。

萧允鼓了鼓腮帮,有些闷气道:“先生为何一定要让那汪兴国上殿?方才看到那小人惺惺作态的模样差点给朕吐出来!”

杨晏清叹了口气,走过去伸手夹住萧允藏在身后的笔杆,用力从萧允手里抽出来放回桌上,拿起被萧允随意摊开在案上的奏折,手指轻点:“陛下从狼崖的这本折子里看到了什么?”

“啊?”萧允愣了一下,语气有些迟疑,“云州灾民暴|乱,刺史汪兴国贪|污银两中饱私囊……?”

杨晏清静静地看着萧允。

萧允的喉咙有些紧张地动了动,每一次,杨晏清用这种眼神语气考校他,若是他的回答没有令先生满意,之后等着的就是大篇大篇同类型的功课策论。

萧允果断低头顺着杨晏清的指尖再次将这份并不长的奏折又细细看了一遍,甚至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掰开揉碎,顺着几层意思发散开来思考,蓦地拍桌而起:“云州大旱三年,灾民起义,靖北王奉旨平叛,说是起义军被尽数歼灭,但之后灾情平复相关一直都只有汪兴国上呈的奏折。朕记得那份奏折先生给朕看过,通篇尽是对朝廷的溢美赞颂之词对灾情流民情况语焉不详!如今看来当初赈灾平乱的人根本就不是汪兴国,这后面还有一个人!”

说完,萧允用一种求表扬的眼神看向杨晏清。

杨晏清没有表示,手指又移到折子最后的那行字。

萧允:“……粮草银两不是吩咐大理寺去查了吗?”

杨晏清叹了口气:“陛下难道忘了,当年詹王一脉伏诛是因为什么罪名?”

“私铸铜钱、贪|污赈灾银两、囤积兵粮意图谋反。”萧允的回答十分流畅,他有些不解的反问,“可是当初在贪|污赈灾银两一事上并没有什么证据,朕以为……”

“以为是臣捏造罪名诬陷詹王?”杨晏清替萧允补齐了后半句话。

萧允没吭声。

“汪兴国是李阁老的如意门生,他出身寒门,先帝时期朝政被内阁把持,寒门子弟几乎无法在朝堂之上立足。汪兴国能一步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